首页 万年历 十二星座 十二生肖 黄道吉日 民俗文化 周公解梦 查询工具 诗词大全 黄历生活
上巳节为什么消失了 为什么上巳节会被遗忘
更新时间:2024-06-30 21:03:14

  “三月三”上巳节,明明是中国传统节日,却少有耳闻。为什么现如今很多朋友都不知道上巳节,那么上巳节为什么会被遗忘,以及上巳节为什么消失,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起来哦!

  上巳节为什么消失了现在知道上巳节的人已经不多了,但很多地方仍在农历三月初三仍保持一些习俗,比如笔者家乡,就仍然有吃荠菜花煮鸡蛋的习俗,认为可以防止头痛病。

  其实,这个节日的消逝是正常演变,大家也知道,中国自古就是世俗化极高的国家,所以一些清除灾邪这种有些巫术色彩的仪式,之后就越来越不看重,所以魏晋之后,上巳节就成为了一个单纯的上山游玩的日子,大家春游踏青、临水宴饮,盛唐时期,这节日发展到鼎盛,充分体现出汉民族的浪漫。杜甫《丽人行》提到:“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然而到了宋代,这个节日突然就式微了,这实际和理学的严密有关,因为上巳节,按照传统人们又会野餐、采花。这正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好时机,此时野合有所不禁,宋代管理严密后,习俗没了,自然节日也流失了。

  宋代以来,上巳节在统治重心的北方突然销声匿迹,不见于文献记载,但南方或多或少还残留些,明朝朱元璋还带头在上巳节带大臣踏青,以示与民同乐,不过,上巳节和清明节以及寒食节在日期上还接近,而清明节和节气有关,不能轻废,寒食节有介子推传说,吃寒食的习俗一直流传(所以寒食节流传相对久一些,但现在也基本合并到清明节了),唐代时寒食与清明已并称,而上巳的习俗渐渐变淡,所以渐渐清明节就取代了上巳节的功能,所以上巳节渐渐消逝。

  宋代之后,寒食节扫墓之俗渐移到清明。据说宋代朝廷规定,各地祭坟扫墓,以清明节为主。扫墓,是寒食节原有的习俗,而水边散步、戴柳圈等,则是上巳节原有的习俗,于是清明节吸纳了此二节庆的仪式,由一个单纯的农业节气提升为大节日,清明节与端午、春节、中秋节并称为汉族四大传统节日。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更是明定4月5日为“民族扫墓节”,清明基本成为汉民族在农历三月和四月份唯一重要的节日了,不过,男女谈情说爱的习俗基本是消失了,这倒是怪可惜的。于是,今天的三月三,汉族地区仍然隆重纪念的极少,而成为西南少数民族的节日了。

  上巳节习俗哪些被遗忘上巳节这一档习俗,也有众多本该在正月初三出现的民俗,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些习俗也在慢慢淡化。比如“忌探亲访友”这一点,因为在旧时,人们将正月初三这天称为“饿鬼日”,若是选在这天探访亲友,绝对有违老祖宗的观念。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交通也格外发达,人们在过年期间好不容易有放假游玩的机会,当然要趁此机会多多拜访亲友、联络感情了。

  另一档习俗更加有趣,就是“忌食米饭”。因为古人认为正月初三是谷子生日,这一天一定要祝祭祈年,所以人人都不得食用米饭。不过在现如今的社会,所以很多人并不会遵守这条习俗,久而久之,大家也就忘却了不吃米饭的习俗了。

  在古人的心目中,大家在初三还要尊重“女娲娘娘”。因为在传说故事中,大家都是女娲娘娘制造出来的,而正月初三这天,正是女娲“造羊”的大日子。故此,古人在正月初三“忌杀羊”,就是为了要给羊过生日。不过随着历史的推进,很多人受到了现代教育的启迪,渐渐明白人类到底是怎么来的,也并不会真的将“造羊日”信以为真了。所以久而久之,这“忌杀羊”的习俗,也渐渐消失。

  不过“烧门神纸”这档习俗,却和女娲娘娘没有关系,而是人们认为“烧了门神纸,个人寻生理”的缘故。其实也就是说,古人在大年初三这天,会把过节的松柏枝及所挂的门神等一起焚化,表示:“年过完了,马上要开始经营生意了。”但是这档习俗现在已经无人再遵循了。

举报投诉方式:电话: 邮箱: 接受色情、低俗、侵权、虐待等违法和不良信息的投诉

版权所有:日历Copyright ©

滇ICP备2023005770号-15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