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万年历 十二星座 十二生肖 黄道吉日 民俗文化 周公解梦 查询工具 诗词大全 黄历生活
沙涌鳌鱼舞
更新时间:2024-06-30 20:32:47

  沙涌鳌鱼舞,源自浙江省奉化县丹桂乡金鳌村。是明洪武初年,江氏始祖到番禺屯垦时从原籍引入。它用竹篾为框架,扎成高有1米(尾鳍部分)、长约米余的龙头鱼身模型,外贴纱纸后着色彩绘。其造型是高鼻、虾眼、口扁而阔,两侧鳃盖可开合,背鳍像鲟鱼,腹鳍像菱角,两角扎有彩球飘带。雄鱼髹金鳞、系红裙,尾鳍由3个环形组成,形似慈姑花,俗称虾公尾或葵扇尾。雌鱼髹银鳞、系绿裙,尾鳍似慈姑叶,俗称芙蓉尾。舞者肩部承托鱼身,头部藏入鱼腹,通过肩、臂、手、肘的运动使鱼身高、低、旋、摆和鱼口开合,在锣鼓声中呈现各种舞姿。舞步以麒麟步为主,辅以碎步、弓箭步、大跳、铺腿等多种变化,表演出洞、觅食、吸茜、戏水、交尾、散卵、跳龙门等程式。舞时另有一个披头散发,青面獠牙,左手持墨斗,右手挥朱笔化妆作魁星伴舞。魁星舞步有夜叉探海、前滚翻、侧翻、水波浪、望月等招式。从前,九年一届的鳌鱼出游时,有鱼灯、马色、板色等伴随。

  1954年和1986年,当时的番禺县文化馆曾先后多次派出干部到沙涌协助老艺人幸大九整理这一传统节目,使其更有时代感。鳌鱼舞先后获得佛山地区首届民间艺术节优秀奖、全国民间舞蹈比赛丰收奖。1987年应邀参加广东省首届民间艺术欢乐节的演出。北京电视台和香港无线电视台都拍了纪录片。

  沙湾鳌鱼舞,始于清初。形制近似沙涌鳌鱼,但头部更像龙形。清时,每遇秋闱考试前,即由读书人集资制作,到乡内各坊演出,取独占鳌头之兆。演出时,锣鼓喧天,爆竹震地,每巡回一坊,即需一昼夜。建国后,常于国庆、春节、庆丰收等节日活动时演出助兴。1981年沙湾鳌鱼曾与沙湾飘色一起进入广州市区参加娱乐升平庆新春活动。

举报投诉方式:电话: 邮箱: 接受色情、低俗、侵权、虐待等违法和不良信息的投诉

版权所有:日历Copyright ©

滇ICP备2023005770号-15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