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万年历 十二星座 十二生肖 黄道吉日 民俗文化 周公解梦 查询工具 诗词大全 黄历生活
正月十六走太平
更新时间:2024-06-30 19:36:07

  走太平考

  每年正月十六,从清晨至深夜,倾城男女少,都要到县东郊的太平桥上去走一趟,放烟花爆竹,祈求太平。此为全椒第一大民俗:正月十六走太平。

  走太平作为一个习俗,早在明、清几种《全椒县志》中均无记载,只有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出版的《全椒县志》才简述了这一盛况;但在社会上却留有民间传说和文人传说两说。

  民间传说:东汉建武年间(公元2527),彭城人刘平任全椒长(当时官名)年荒,将上级所拨建城40里的经费缩为4里,余款救济灾民,被罢官,百姓感其恩,临行之日,送别于太平桥上。此后年年此日,百姓都要到桥上走一走,以示怀念。

  按:1、全椒本无城,明嘉清38年(公元1559年)县令顾逵为防倭寇才筑城的,县志有记载,有建城碑记,现存吴敬梓纪念馆;2、刘平离全椒是升官,一直升到二品宗正,《汉书》并为他立《传》。

  此传说是从人民盼好官、爱清官这一观点出发的。

  文人传说:据明、清《全椒县志.古绩.南山烟墩》记载,全椒南山有一烟墩(全椒通庐州、五里十里皆有烟墩)叫笔峰,形状很小,明永乐初(公元1403)有一术士提出,如把笔峰加高,则可多出举子(举人)。县教谕吴颖就带领一批秀才,畚土培筑。恰巧有位总旗(官名)过此,他是湖南人,把出举子误认为出主子,主子就是皇帝,他说,全椒人要造反了,于是回南京上奏于建文帝,帝乃派大军清洗全椒,军行江边,大风三日,不能过江,此时,都御史陈瑛(滁州人)闻之,乃禀明真相,全椒得免于大难。陈瑛死后,全椒人力争将其遗体葬于东门外太平桥旁高垅上。

  县志上只是记载了这件事,并未记有走太平就是纪念这件事,何况陈瑛因常驻皇家之宠,后来做了不少坏事,终被永乐帝处死(事见《明通鉴》),是个不值得纪念之人。

  那么走太平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查明泰昌《全椒县志》,没有太平桥的名称,只有贺橹桥,因隋朝贺若弼伐陈时治鲁于此而得名。清康熙《全椒县志》才有贺橹桥今名太平桥的记载。桥之东西各有一牌坊,题额分别为江淮背腹和吴楚冲衢,说明了这里是居长江淮河的前后,是古代吴楚两国来往之要冲。

  南北朝(公元420)梁.宗懔写了一本《荆楚岁时记》,记载了以湖北荆山为都城的楚国风物故事,书中介绍楚俗以正月十六为太平日,是日出行,谓之走百病,这也是根据《汉书》上天下太平,五谷成熟和澄日太平之说,沿习而有此民俗的。正月十六以后,节届雨水就已进入春耕生产的季节了。所以,在清康熙年间,为沿习这一楚俗,乃改贺鲁桥为太平桥,让人们在春耕开始之前,作一次尽情的效游和祈求。

举报投诉方式:电话: 邮箱: 接受色情、低俗、侵权、虐待等违法和不良信息的投诉

版权所有:日历Copyright ©

滇ICP备2023005770号-15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