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万年历 十二星座 十二生肖 黄道吉日 民俗文化 周公解梦 查询工具 诗词大全 黄历生活
乌兰察布祭敖包
更新时间:2024-06-29 23:04:30

  蒙古民族自古以来无限崇拜大自然,始终将自己的一切行为与大自然达成完美的和谐统一。草原上无数大小不一的敖包就是这种文化的典型产物。蒙古族离开故土游牧迁移的时候总要携带一抔土一块石,将其埋在落脚之处地形最高的山上,并建立新的敖包加以供奉。一年一度的供奉敖包的目的:一是对蓝色信仰的长生天祭祀;二是对绿色事业的万物神灵进行安慰并祈求风调雨顺、人畜安宁、盛世太平。黄教传人蒙古地区后,增添了哈达、禄马、旗幡等饰物,并在所有风水之地都建起了不同类型的敖包。祭敖包,一般分为红祭、白祭、火祭、玉祭四类。红祭,就是杀羊宰牛,向敖包献牲;白祭,就是将奶酒鲜乳之类祭洒于敖包之前;火祭,就是在敖包前燃起柴薪,将肉食、奶食象征性地投入火中焚烧;玉祭,就是将珠宝或硬币之类撤到敖包顶上。

  乌兰察布草原上的祭放包活动。一般在农历五、六间举行,内容是祈求草原上风调雨顺,人畜平安,幸福安 康。祭敖包盛会上,还要举行男儿三项竞技比赛。即:赛马、摔跤、射箭的角逐。这也是草原牧区大型的娱乐联欢盛会。人们聚在一起,尽情地歌舞欢乐,特别是未婚男女青年借此良机,相约结伴.憧憬美好的未来。

  旗、苏木和寺庙的敖包祭奠,通常在农历六、七月间举行,规模盛大而隆重。旗、苏木和寺庙的敖包则以肉食祭奠为主。少则准备整羊十只、八只。多则几十只。并有众多的喇嘛念经。敖包的玛尼杆上拴着啥达和各色彩索,场面壮观,气氛隆重热烈。旗和苏木的敖包祭奠活动结束后。有把祭奠所用的羊胸叉骨送给旗总管夫人或苏木章京夫人的习惯。随着时代的发展,草原上的祭敖包活动已成为展现民族风情、吸引中外游客的文化形式。

举报投诉方式:电话: 邮箱: 接受色情、低俗、侵权、虐待等违法和不良信息的投诉

版权所有:日历Copyright ©

滇ICP备2023005770号-15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