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万年历 十二星座 十二生肖 黄道吉日 民俗文化 周公解梦 查询工具 诗词大全 黄历生活
哈密建制沿革
更新时间:2024-06-30 00:12:24

  (一)哈密沿革

  哈密地区现辖一市两县即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区和伊吾县。共设7个镇,哈密市管的雅满苏、七角井镇、二堡镇、星星峡镇;玻璃亏的县城镇和博尔恙吉镇;伊吾县辖的伊吾镇。全区工有31个乡,170个村。境内中央和自治区的驻哈单位有:吐哈油田生活基地、三道岭哈密煤业总公司、哈密铁路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三师、新疆钢铁公司雅满苏矿业公司、伊吾军马场等。全地区有28个民族,49.21万人口,其中哈密市38.87万多,巴里坤县8.60万,伊吾县1.74万。哈密市有城镇人口20多万人,18万农业人口,其城镇人口比重占总人口53%,是新疆地州中县级市之冠,接近城市化的人口指标。在哈密地区的总人口中汉族占69%,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人口15.4万人,占总人口的31%(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虽然由于天上阻隔,射山北两县的环境特点与山南迥然不同,但历史上却大都置于同意的一个军事或行政单元而管辖,所以哈密地区三个县市的密切联系有其根源,地跨南北疆的特殊位置早就形成。

  东汉开始哈密称伊吾(取掉尾部卢字),东汉永平十六年(73)年窦固、班超的蒲类大捷后与匈奴的争夺伊吾之战以胜利而告终,在伊吾(今四堡)东汉专设了宜禾都尉,131年顺帝又设吾司马专驻伊吾主持军事和屯垦。

  三国和魏晋时代,哈密仍称伊吾,仍置宜禾都校尉,327年伊吾被划为敦煌的一个县,这是西域最早实行军县制的地方。

  南北朝时,西凉残部唐契、唐和兄弟二人和外甥李宝率2000余众,历尽艰辛从武威逃来和伊吾依附与柔然,柔然命唐契为伊吾王20年,伊吾被柔然统治73年。

  唐贞观三年(629年)玄奘取经途经哈密停留十几天,当时仍称伊吾,佛教很兴盛,寺院中多为内地僧人。伊吾为一小王国,次年该为西一州。

  公元710年一州组建伊吾军,718年移驻甘露州(大河唐城)屯垦戌边。

  (二)巴里坤沿革

  巴里坤历史悠久,六七千年就有人类活动,从南湾、兰州湾子的出土文物证明了3000多年前当时的文明程度已经很高。公元前3世纪,先秦时,匈奴人就在这里活动。西汉时把里坤湖东的蒲类国及湖西北的蒲类后国,就是东汉的蒲类,东且弥;湖西的移支北塔山一带是卑陆国所在,它和吉木萨尔等车师前后部合称车师六国(实际同为车师大族的不同部落)。其中奇台以东的四国就是蒲类大族。蒲类因湖得名,据林梅村研究,蒲类当是吐火罗语东部方言(水、湖)的汉语音译,以这个周围长满香蒲草(毛蜡)的大海子为中心,东到松树塘西到奇台,北到三塘湖和北塔山,都是蒲类大族的范围。两汉300多年来,汉朝和匈奴贵族争夺西域的大战几乎都发生在蒲类湖边,如东汉的5次蒲类大战。

   西汉宣帝于本始二年(前72年)派赵充国为蒲类将军联合乌孙击匈奴与蒲类海边。其后蒲类受西域都护府管辖,不久又沦为匈奴地。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第四批阿勒泰哈萨克牧民200余户迁入镇西境内,在此之前1883年首次迁入30户;1887年第二批迁入200余户;1890年第三批迁入200户;1913年第五批迁入塔城、阿勒泰来的哈萨克共1000户。

  (三)伊吾县建置

  现伊吾县原为清朝册封哈密回王玉素甫的管辖领地,此后大批维吾尔人由南疆和哈密一带迁入成为回王农奴。1929年金树仁政府决定成立伊吾县,其名有纪念哈密古代历史名称之意。1935年9月16日盛世才政府设立伊吾设政局,把山北6区正式从哈密县划出,1943年国民党中央政府接管新疆,伊吾正式改为县,建县从此开始。

举报投诉方式:电话: 邮箱: 接受色情、低俗、侵权、虐待等违法和不良信息的投诉

版权所有:日历Copyright ©

滇ICP备2023005770号-15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