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万年历 十二星座 十二生肖 黄道吉日 民俗文化 周公解梦 查询工具 诗词大全 黄历生活
二月二传统节日龙抬头
更新时间:2024-06-30 22:01:28

  农历二月初二,是我国广大农村重要的传统节日。此时,春节刚过,田间农事活动即将展开,故二月二 又称春农节、农头节、春龙节,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农谚曰:二月二,农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依据气候规律,二月二之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温度回升,日照时数增加,雨水也逐渐增多,光、温、水条件已能满足农作物的生长,所以二月二也是南方农村的农事节。

  据说,龙头节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后来的黄帝、唐尧、夏禹等纷纷效法先王。到了周武王,这一习俗还被发扬光大;每逢二月初二,都举行盛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这以后,二月二便定名为农头节。

  龙抬头一说,最早见于明人刘侗《帝京景物略》:二月二,龙抬头,蒸元旦,祭馀饼,熏床炕......至于抬头的为何是龙,又为何只与二月二有关,说法和故事就多了。民间认为,龙系吉祥物,主管云雨,而二月二则是龙欲升天的日子。此时,正值惊蛰节气,我国许多地方已进入雨季。这是自然规律,但古人却认为是龙的功劳,加之不少地方又将二月二视为土地神的生日,所以祭祀活动便名目繁多。明朝《宛署杂记》曰:乡民用灰自门外蜿蜒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清人让廉的《春明岁时琐记》载:二日为土地真君生辰,城内外土地神庙,香火不绝,游人亦众。

  有关二月二,龙抬头的民间传说故事很多,这里不妨说一例。相传,武则天费唐立周称帝,惹得玉帝大怒,遂命令龙王三年不雨。龙王不忍生灵涂炭,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便将龙王逐出天宫,压于大山之下。黎民百姓感激龙王降雨之恩,天天对天祈祷,最后感动了玉帝,于二月二将龙王释放,于是龙王又抬起头来耕云播雨,滋润禾苗,造福农人。

  这种天上人间,融为一体的民间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出古代农业受天气制约的现实以及耕者渴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正如农谚所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二月二,龙抬头这句话还与中国古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认识有关。 中国古代天文学观天模式,在周天黄道确定28个星座,称为28宿。古人将这28个星宿按照东南西北分成4宫,每宫7宿,并按照它们的形象将四宫附会为4种动物。其中,东宫7宿被想象成一条南北伸展的巨龙,由30颗恒星组成。

  恒星是相对不动的,当地球公转的位置使巨龙星座与太阳处在同一方向时,太阳的光芒就会淹没掉星光,人们就会看不到天上的那条巨龙;而过一段时间以后,地球的位置转移了,巨龙星座又会重新出现,周而复始,古人找到了这个规律,并以它来判断时令。

  当被称为龙角的东宫7宿的第一宿出现于地平线上的时候,正值春天来临,所以,古人将它的出现作为春天的标志。而此时,恰逢中国农历二月雨水节气前后,由此产生了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有诗云: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举报投诉方式:电话: 邮箱: 接受色情、低俗、侵权、虐待等违法和不良信息的投诉

版权所有:日历Copyright ©

滇ICP备2023005770号-15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