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万年历 十二星座 十二生肖 黄道吉日 民俗文化 周公解梦 查询工具 诗词大全 黄历生活
腊月廿五 接玉皇照田蚕赶乱岁
更新时间:2024-06-29 23:03:16

  腊月二十五是中国农历的十二月(又称腊月)二十五的俗称;春节传统习俗之一。岁末年终,人们有了闲暇与积蓄,对于平时难得有精力操办大事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好时机。

  因此,人们根据现实生活需要,发明了这一特殊的时间民俗。在传统社会里,民众生活秩序是依赖着民俗进行调节的。[1] 民谚称: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腊尽春回,人们度过了漫长的冬天,即将进入到新的一年。按照中国民间的习俗,春节是一元复始的标志,人们对于过年都倍感亲切,同时也形成了很多不同的地方年俗特点;还有二十五糊窗户的说法,即腊月二十四扫完尘,二十五就该糊窗户了。随着社会发展现在多数人家已失去糊窗户的传统,但贴窗花、贴福字、挂对联是必不可少的程序。总之人们祈福旺来年的心愿是一样的。

  民族风俗传统

  随着春节的临近人们开始作购置年货等春节前的准备;这天因各地民族和风俗传统不同,所以各自的庆祝活动和饮食习惯也不尽相同,像民间接玉皇、照田蚕、千灯节、赶乱岁等传统活动。[1]

  接玉皇

  旧俗认为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后,玉皇大帝于腊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人们在这一天里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照田蚕

  在江南一带的民间,也把腊月二十五这一天称为烧田蚕、照田蚕、烧田财,人们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来占卜新年,火焰旺则预兆来年丰收。但也有些地方,在年三十才举行这一活动。

  民间旧俗认为腊月二十三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间人间无神管辖,百无禁忌,民间多嫁娶,被称为赶乱岁。乱岁是民众为自己设计的调节社会生活的特定时段。

  千灯节

  腊月二十五是蒙古族、达斡尔族的宗教性节日。蒙语称明干卓拉,意即千盏灯节。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做明干卓拉去庙里点燃,认为点得越多越吉利。这一节日习俗,在新疆维拉特蒙古族中最为盛行。当地群众在这天吃烤牛羊肉,举行传统的体育游艺活动。

举报投诉方式:电话: 邮箱: 接受色情、低俗、侵权、虐待等违法和不良信息的投诉

版权所有:日历Copyright ©

滇ICP备2023005770号-15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