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万年历 十二星座 十二生肖 黄道吉日 民俗文化 周公解梦 查询工具 诗词大全 黄历生活
滕州民俗生育
更新时间:2024-06-30 19:06:46

  一 祈 子

  祈于始于姻缘的缔结。并贯穿于整个传统的婚礼过程。通启、请期、滚被、安床、装盒、装柜、挎鸡、拜堂、挑红、撒帐、喝交心面、听房、开脸等。都伴有古老的祈子风习。

  久婚不育,旧习俗祈子的方式有的朝山进香于泰山、峄山,许愿拴娃娃。也有的进香于古柏、古槐、服食松、柏籽祈育。也有的婆婆在除夕煮蛋给儿媳,诱其言生,以为可助身孕。还有的于年五更摸石于户外,暗藏于儿媳铺下,迷信传说这样可生子。

  民国年间,民间祈子习俗十分普遍。50年代以后,大部分已自行泯灭。仍有部分流传于传统婚礼之中。

  二 产 俗

  催生。预产前几日上午,孕妇的母亲,携带一定数量的鸡蛋、红糖、大米,登门探视,谓之送催生米。

  分娩。多在家中,铺麦稂于暗间,孕妇卧草而产。收生婆接生,嫂辈助产。分娩时禁风,门窗紧闭。一旦难产。除烧香磕头,凭收生婆的经验救护之外,别无良策。民间有借死不借生的旧俗,即使亲生女儿也不能在家中生产。1960年以后,产妇分娩多去医院。旧的习俗基本清除。

  报喜。头胎婴儿出生三日,派遣族家晚辈男孩去产妇娘家送平安信,俗称报喜。挎箢子。带挂面、红鸡蛋,用红布罩掩。生男,放书本于上,生女,放红花一朵。接喜讯,开赏给送信人,家宴款待。并定下送粥米探望外孙的日期。

  送粥米。择吉日而行。小儿的姥娘(外祖母)、妗子、姨娘备车同往。常以米、面、蛋、糖、衣料、首饰、玩具为礼品。中午,主人盛席款待,多邀亲友同席相陪,谓之喝喜面。亲友多备礼物相贺,亦谓之送粥米。下午,主人遣少年沿街分送红糖茶、红鸡蛋。

  坐月子。产后,产妇多拥被坐卧于床榻。禁见风、晾汗,多用方巾勒头。为了滋补、催乳,多食鲜鱼、鲜虾、猪蹄、母鸡,满月之日中午,常炖老母鸡汤给产妇女喝。饮后,蒙被于床,使之汗流浃背俗谓之发汗。相传可以增力祛寒、免落腰痛腿痛病。发汗后。产妇方可穿衣下床,出门走动。

  三 保 育

  哺乳。婴儿新生三日方哺。进乳前,民间常以大黄灌婴儿。初喂饭,尝以羊肉汤喂婴儿,俗谓之膻肠子。以为从此之后,婴儿方可尝食百味,而无不适之虑。

  叫满月。婴儿满月。姥娘家常备车辆来接,俗称叫满月。产妇坐车携婴儿,必执一桃枝,常缀以红壳花生、铜钱。临行,婴儿额上点红。儿日后归来,姥娘抹粉于婴儿鼻梁,还要为小儿缝制一件替换小褂,谓之褪毛衫。

  贺百日。外孙满百日,姥娘要再次登门探望,必缝制一条裤子为贺礼。进门寒暄后,向里坐于门砧石上,给婴儿穿裤子。使其蹬出藏在裤腿内的馍馍和大葱,馍馍唤狗食之。此俗,部分乡村依然流行。50年代后,城镇居民多携婴儿拍照留念,

  挂红子。人们常于桃花盛开之季给幼儿种牛痘。择日进香于庙,祈祷痘疹奶奶保佑。从庙中讨得红、绿纸条各一、挂于门户。

  种牛痘,常由几户或几十户合请一南方郎中,用旧法种牛痘,痘愈痂落,亲友常携礼品探视,祝贺幼儿再度难关。家长也于农历四月十五或六月初一,设供焚香于庭或进香拜佛于庙,在发纸时将红子一并焚去。俗谓之交红子。1949年后,政府免费为儿童普种牛痘,50年代天花便已根绝。民间挂红子的虽已少见,但看花风俗仍很普遍。

举报投诉方式:电话: 邮箱: 接受色情、低俗、侵权、虐待等违法和不良信息的投诉

版权所有:日历Copyright ©

滇ICP备2023005770号-154 All Rights Reserved